,自家有五亩良田,一季冬小麦的租金差不多能拿到三两六钱。
郭里正惊讶的看向苏壹,他不是惊讶苏壹要的高,而是觉得苏壹要低了。
外头那些富户和大地主家往外租的地的定额一般是一亩地最高粮食产量的一半,很多佃户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根本挣不下多少钱。
郭里正的媳妇在一旁纳鞋底,听到后忍不住插话,“小壹你怎么要这么低?”
苏壹叹一口气,一副很为难的样子,“叔和婶子不是不知道我家这情况,我把那地租出去,就是为了图个清净。我爹娘去世时那一家人做的事也太狠心了些,如今我实在不想和他们再有半点掺和。
索性我把地租定额要低些,麻烦郭叔在中间牵个线,帮我找个人品不错的人家租下。”
郭婶看向丈夫,“你不是前几天还说守义想买田,结果不是没买到吗,让守义家租种了小壹的田怎么样?”
郭婶口中的“守义”正是郭里正二哥家的三小子。
郭里正的二哥两年前去世,三个小子分家各自过日子,老三郭守义前几天还说要买些田。
可是如今太平盛世的,谁家肯轻易卖田,越好的田地就越抢手,即便是有往外卖的价格也贵的很。
如今苏壹要的地租定额不高,说不定他那个侄子真会租。
至于沈大河那一家会不会找麻烦,完全不在郭里正的考虑范围内。
沈家村姓沈的人家多,但姓郭的人家也不少,有他这个里正在村里镇着,还能让亲侄子平白无故的被外人欺负了?
“我那侄子人品人不错,你放心,他不是那种会拖欠地租的人。”郭里正说。
苏壹点头,“有郭叔您出面做保,我哪能不信呢。”
……
一个时辰后,苏壹顺利的和郭守义签了契。
因为苏壹要的田租便宜,郭守义直接就说,每年都会把抵地租的粮食拉到苏壹家里,苏壹自然是很开心的同意了。
解决了田地的问题,苏壹便在聊天的时候趁机向郭叔打听哪里能收到松木,松烟墨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松树。
“松木?”郭里正疑惑,“你是说松枝吗?”
苏壹道:“最好是老松树的树根,或者那些枯死的树干。”
郭守义道:“隔壁村的孙木匠那里可能会有。你要老松木做什么?”
郭里正开口道:“你别看小壹年纪不大,他可是会做木工活的?”
苏壹腼腆的笑了笑。
郭守义震惊的看向苏壹,“没想到小壹你竟然得了沈二叔的真传啊。”
苏壹默默鼻尖,“我只是略会一点,还得多练。”
“那是。”郭里正点头,“手艺活就是这样,多练才能不生手,木工活做的越多,手艺就越好。”
把田租出去,又打听到了哪里有老松木,苏壹高高兴兴的牵着沈从仪的手回家。
“仪哥儿,咱们晚上喝骨头汤好不好。”
苏壹今天回来的时候还买了些大猪骨,豆腐脑的卤汁正好用完了,今天晚上多熬些高汤,自己和仪哥儿一人喝上一碗,剩下的都熬成卤汁。
仪哥儿点头,“好。”
此时已经傍晚,微风吹拂脸颊,乡村的泥土小路坑坑洼洼,偶尔还能听见几声狗叫,天空中的夕阳好似火烧般呈现一片红色,飞鸟从天空快速划过一眨眼便消失不见。
沈从仪听着身旁的苏壹说话,突然感觉今天的夕阳十分漂亮。
这种漂亮是沈从仪以往从未留意过,今后再也忘不掉的。
【作者有话说】
作者查了一下资料,最后还是决定用一石=120斤。
古代一亩良田能产两石粮食就算高产了,虽然各个时期亩的大小不同,但明清时期亩的大小和现在社会亩的大小,差距不会太大。
换算一下明清时期一亩地通常产粮240斤。如今咱们国家的小麦,一亩地产1200斤简直轻轻松松。
看着古代生产力竟然低下,作者非常感谢自己生活在现代,感谢国家,感谢社会,感谢科技,感谢广大劳动人民……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