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忠孝是做人的第一道德准则,要上忠于君,下孝于父,当忠孝不能两全时,还是要忠字为先,这是整个儒家理论的基调,一切的为人处世的准则,都要围绕着忠孝二字。”
黑袍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孔子这样定性,其实就是说,天下是需要稳定的,而稳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确君王是天子,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所有人都不可以起不臣之心,妄想着取代君主而自立,只有先明确有了最高的君主,天子,所有人的身份是臣子,才能保证这个天下不会所有人去争夺那最高的统治者之位,不去造反,如此,才能保证天下的稳定与太平。”
“至于天子之下的位置,就如老祖你说的,那是可以凭本事去争取了,商朝灭亡后,周朝开始,那基本上各部落的首领,诸侯们,成了周天子的卿士,入朝为官,同时也相当于成为人质,让自己的子侄来管理部落,自己在帮周天子治理天下的同时,也是命交人手,如果有外战,这些诸侯们还要亲自领兵上阵,为国拼杀,这种卿士的模式,解决了周朝的中央朝廷的官员问题,也是中央集权的初步开始,跟商朝时的那种诸侯只数年朝贡一次,却不必入商朝为官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老祖笑道:“是的,这种卿士入周为官的制度,是比较独特的,但各个诸侯自己的国家,则是由士族们担任官职,这些官职,是周天子也无法干涉的,周天子只能管到诸侯这一级,而诸侯任命自己的官员,部下,则是诸侯国的内部事务了,而这些诸侯国的官员们,则是由各个部落以前的贵族,士族,国人们来担任,这个演变的过程,我们之前已经聊过了,总的来说,是前代先王的旁系子孙们,慢慢地就会成为这个诸侯国的贵族,士族,国人,成为统治集团的一员。”
“所以,自春秋以来,一直是这种士族,国人材有参军打仗的权力,才有获得战后利益,包括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资格,普通的野人,是连打仗得权的资格也没有的,只能从事农耕之事,交税抽丁。所以,确保士族才有文化,才能读书认字,才有治国之能,是千百年来的头等大事,也是士族们能一直保有政治权力的根本原因,这一点,自孔子之后,几乎就没人提及,直到现在的刘裕,妄想改变这点,扭转乾坤。”
黑袍沉声道:“可以孔子也是把这种教育的权力,想要分享给全天下,并不止是给士族,也是想让平民百姓也有受到教育的资格,他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不知道这种知识的权力,正是同样身为士族的他,保有地位的原因吗?”
老祖平静地说道:“所以说孔子是想成为圣人,他是想要牺牲整个士族的利益,让教育能普及,能成为平民百姓也得到的东西,但是,他还是失败了,因为教育之法,是需要授业和解惑的,授业需要书籍,在他那个时代,以竹简为书记的工具,注定了不可能大规模地有书本传于世上,注定了教育识字一般是家学,至于解惑,那是需要人去教,去讲,虽然孔子自己可以解惑,可以广收门徒,但是他一个人又能教得过来多少?他教的徒弟,学生们,难道也会象他一样一生只为去教育别人吗?孔子自己身为贵族,衣食无忧,但他难道能保证天下所有的教书先生,都能跟他一样,只为了传授别人知识,自己却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吗?”
斗蓬笑了起来:“这就是孔子自己搏得了美名,成了圣人,但他的那套,却无法真正流传下来的原因,士族仍然是士族,仍然是可以靠了知识来统治整个世界,直到刘裕,想要更进一步,把孔子没做成的事,自己给做成,哼,他的野心太大,连当圣人恐怕都满足不了他了。”
老祖点了点头:“刘裕现在搞出了印刷拓片之术,可以大量地复制书本,如果再以国家的强制命令,让士族去向平民百姓,军中将士们教授文化知识,那确实有改天换地的可能,这点,我们后面要小心应对才是。”
登基为帝为哪番
黑袍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认为刘裕就是在痴心妄想,他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世家大族们也都明白了,刘裕是真的想实现他的那套人人平等的理想,想真的让平民百姓甚至是佃户庄客们也学到知识,可以象士族一样的治国理政,这怎么可能会让世家和士族们乖乖执行呢,这是在断他们的根基。世家和士族没有义务要做这样的事情,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样的事,他们是清楚的。”
“而且,没有任何的国法律令规定了世家和士族必须要做这样的事,必须要教育那些平民百姓的子弟,以前确实是有祭酒,博士这些从事国家教育的职务,但这些国子监,太学这样的教育部门,只收权贵官员的子弟,不会收平民百姓的子侄,数量也是极为希少,全天下的官学也不过加起来招生数千学生,哪可能惠及到所有的平民子弟呢?就算是士族子弟,都不一定能等到名额呢。”
斗蓬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要进太学和国子监,得有荫爵或者是有大官举荐才行,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其实这本质上也只是士族之间的一种易子而教,那些在国子监和太学里,包括在郡里的官学中当博士,教谕之类的学者,往往是天下著名的儒者,大学家,就象陶公你,是天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