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2 / 3)

卓接替卢植。

&esp;&esp;董卓吸取前辈教训,转攻曲阳,结果也是数月没攻下来,朝廷连换三将,张角都病死在广宗了,最后还是由成功击败颍川黄巾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出马,彻底击败了冀州的黄巾。

&esp;&esp;因此曹班担心的是,若不趁早解决泰山郡的黄巾,他们会与青州黄巾、徐州黄巾、冀州的黄巾残部串联,要知道冀州黄巾虽然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青徐黄巾可是一直活跃到了207年,而她的大本营不其县就在青州!

&esp;&esp;曹班先将世家的大族部曲在城外校场安顿好,这些残兵素质本就不错,又都是见过血的,上回吃了败仗,如今对武都尉的调教接受非常良好。

&esp;&esp;诸葛瑾再次在受邀参会,符柯、许褚、彭放等人均之列,但是世家大族中,只有琅琊王氏的王融列席。

&esp;&esp;诸葛瑾猜,这才是曹班谋臣武将的闭门会议。

&esp;&esp;果然,曹班表示,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如何打各位有什么想法?

&esp;&esp;作为武都尉的彭放首先发言,他的想法很简单,也是众人普遍看法——直接干!

&esp;&esp;“我们有人、有粮、有攻城器械,就算不攻,直接围也能把博县拿下!就以黄巾上次那种作战意志,恐怕我们攻城的消息一放出去,他们城内的人就会吓跑。”

&esp;&esp;他激动地比划一番,却见曹班没有对他的建议表态,就慢慢蔫了声,去看符柯。

&esp;&esp;诸葛瑾心道,这人也是傻,所有人都认为可以直接攻打,曹使君却召集众人商议,说明他心中定是不赞成这个方案的。

&esp;&esp;见大家都随着彭放看向自己,符柯也只能发言:“别看我啊,要我说的话,就先把世家的部曲们推上去,试试强度。”

&esp;&esp;唯一代表世家出席的王融,却是世家里唯一没兵的那个,本来还安静如鸡装壁花,被突然点到,世家尊严瞬间觉醒:“不行不行!一马当先的风头我们哪敢和曹使君争抢。”

&esp;&esp;曹班看了一圈,最后目光投向戏志才:“志才认为呢?”

&esp;&esp;戏志才借黄巾“威名”留住城内的百姓的计策非常见效,于是大家又纷纷看向他。

&esp;&esp;年轻的谋士不卑不亢,似乎早有准备:“回主公,忠以为,先退出奉高县,散布撤兵消息,诱敌来攻,再灭其攻城主力,则博县可复矣。”

&esp;&esp;王融冷哼一声:“说得简单,谁去诱敌,士兵撤出后,敌人来攻,一城百姓能守得住?”

&esp;&esp;“不过到那时,四面皆是真黄巾,倒不怕百姓东逃了。”

&esp;&esp;一直沉默的诸葛瑾却在这时出言:“我愿意带人守城。”

&esp;&esp;他缓缓抬头,望向曹班:“我本就是泰山郡百姓,托家父的福,诸位父老乡亲也认得我,在郡内能留我几分薄面。”

&esp;&esp;王融见他年轻,有些鄙夷:“狂妄小儿。”

&esp;&esp;诸葛瑾瘦削的身材几乎撑不住宽大的衣袖,他拢袖,向上座伏首:“瑾不敢妄言,愿以诸葛氏之名承诺,代使君守城三日!”

&esp;&esp;“好!”曹班终于表态,“有诸葛兄守后方,我出阵诱敌也放心了。”

&esp;&esp;曹班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esp;&esp;“主公不可!”戏志才是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他又是惊骇,又是懊恼,直接否定了自己刚刚自信满满提出的计策,“此计欠妥,忠只是——”

&esp;&esp;曹班打断了他的话:“我认为此计甚好,若非如此,还有何计能使我万人之军攻黄巾三万守城之军而折损不过半数?”

&esp;&esp;“我要的不仅仅是胜利,若是这仗打至只剩我一人,就算全歼黄巾,这样的胜利于我何益?”

&esp;&esp;戏志才哪能不明白曹班的意思?虽然黄巾缺少装备军械,但是人数三倍于我方,攻城若是一击不溃,则再无反击可能,为今之计只有利用他们对泰山郡的图谋,将战场转移到他们有把握的地方,但是——

&esp;&esp;对于格物院出身的各位来说,没有曹班的胜利,也毫无意义!

&esp;&esp;在座也多是这样的想法,就连王融也对曹班出阵诱敌表示反对,黄巾发展如此迅猛,若是曹君实的部曲都不能克,那他们琅琊国被黄巾攻陷,也是迟早的事情啊!

&esp;&esp;曹班也知道想说服大家不容易,因此她将目光转向了坐在她左下首的符柯。

&esp;&esp;符柯回看她,半晌,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站起身,行至堂中,右掌贴在心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