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不然的话,也不会那么早就发现祁王的表里不一。
&esp;&esp;若是能再早些遇见他的话……
&esp;&esp;宗策很快强迫自己止住了这个念头。
&esp;&esp;他并不是会沉湎于过去之人,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多余的情绪和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
&esp;&esp;哪怕前方是绝境,他也只会直视着既定的结局,一直向前。
&esp;&esp;直到无路可走的那一天。
&esp;&esp;但近来有一件事,让他十分在意。
&esp;&esp;趁着士卒们打扫战场的功夫,宗策回到军帐中,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和官印,准备先休整到明日。
&esp;&esp;若天亮之际,治从再不率军来攻,他便回新都见那人一趟。
&esp;&esp;他要当面问清楚,这个年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esp;&esp;在战场上连续指挥了一天多,宗策的精神也绷至极限,后脑勺传来阵阵麻木的钝痛,大脑几乎无法思考。
&esp;&esp;可他怎么也睡不着。
&esp;&esp;躺在榻上,翻来覆去,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前世的种种画面。
&esp;&esp;第一次进宫当近卫的忐忑,第一次面圣时的激动……那时的他还十分天真,满心以为自己受到了重用,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战场为君立功。
&esp;&esp;可接踵而来的,却是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与失望。
&esp;&esp;兴和那年,他二十八岁。
&esp;&esp;离开晖城时,看着当地沿街十里相送的父老乡亲,感受着那一双双满藏着不舍与期待的眼睛,再想起朝廷那边即将与北屹议和的决定,宗策只觉得满心苦涩不甘。
&esp;&esp;恨意弥漫,遮蔽了他的双眼。
&esp;&esp;却不知究竟该恨谁。
&esp;&esp;后来他知道了。
&esp;&esp;朝堂上只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的卖国贼们,的确该死。
&esp;&esp;但最该死的另有其人。
&esp;&esp;——尹昇,还有那些躺在先祖功劳谱上蚕食江山社稷的尹家人,才是大夏最大的国贼!
&esp;&esp;兴和,兴和,光是听到这两个字宗策就忍不住想要冷笑。
&esp;&esp;他死那年是兴和六年,战事不仅没有如朝廷所想的那样平息,反而战火愈演愈烈,一直烧到了江淮地界,也把他那颗忠君爱国的心彻底烧成了灰烬。
&esp;&esp;兴许是因为太累了,宗策不可避免地升起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念头——
&esp;&esp;若真是那个尹昇回来了,该当如何?
&esp;&esp;这个念头闪过脑海的瞬间,他便只觉得左胸一阵绞痛。
&esp;&esp;甚至都来不及思考要是尹昇选择不打这场仗了怎么办,耳畔只反反复复回荡着一个声音:
&esp;&esp;天大地大,他要去何处才能找到那个人?
&esp;&esp;宗策茫然地睁开满是血丝的双眼,木然地注视着帐顶。
&esp;&esp;半晌,视野模糊,才发现此时竟已至深夜。
&esp;&esp;四周雀然无声。
&esp;&esp;清水似的月光泼进军帐内,霜白的地面仿佛镀了一层银,让他想起了那人站在圆月之下,同月光一样皎洁无暇的侧脸。
&esp;&esp;真实的他或许不是这副模样,宗策想。
&esp;&esp;又或许,他根本就不是人。
&esp;&esp;但无论是什么都没关系,只要是他就好了。
&esp;&esp;那副皮囊里,装着尹昇的魂灵,他只觉得臭不可闻;但换做另一人时,宗策便觉得怎么都看不够。
&esp;&esp;和他相处的每一刻,都恨不得将那人拥入怀中,好好地疼他爱他。
&esp;&esp;这数月来的每一个夜晚,他都在念着、想着。
&esp;&esp;时而心中酸涩难言,时而又牵忧挂念。
&esp;&esp;他把过往的回忆和从新都传来的有关那人的消息,全部一点点收藏起来,像含着一块糖似的,珍惜地在嘴里慢慢化开。
&esp;&esp;可他又不敢太过分地想。
&esp;&esp;因为军情火急,容不得尺柔缠绵的儿女情长——想到这里宗策就不禁苦笑:自己一向雷厉风行,何时竟能与这四个字扯上关系了?
&es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