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断奶的娃娃过去了很容易出事。
&esp;&esp;隔了几日,等杨氏伏诛的消息传来,她便上路了。特意带了不少士兵护送,出发时才给丈夫送了信去。
&esp;&esp;楚王司马玮接到信件时已经过去两日了,两地离得不远,就算车马走不快,王妃应该也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
&esp;&esp;楚王非常不解:
&esp;&esp;“王妃为何突然前来?”
&esp;&esp;前来也便罢了,书信里还写自己收到了叫她入京的消息,已经出发了。他何时给王妃传信,让王妃入京的?
&esp;&esp;楚王察觉到了不妙。
&esp;&esp;他立刻招来舍人岐盛:
&esp;&esp;“先生你看,这可是杨氏余党的计谋?”
&esp;&esp;他怀疑是杨氏想要报复他,所以给他的家眷传假消息。就为了在路上伏击,杀了他的家眷泄愤。
&esp;&esp;岐盛皱眉:
&esp;&esp;“应当不是,杨氏手中可没有兵权。倒是汝南王,不太安分。”
&esp;&esp;杨氏伏诛的消息是两天前传到楚王封地的,却不代表杨氏一族刚被处决两天。消息又不是快马加鞭传出去的,慢悠悠地传,事情早过去十来天了。
&esp;&esp;这十来天里汝南王自恃功高,有些事情做得比之前的杨氏还嚣张。又在私下里谋夺楚王兵权,因此和楚王渐渐交恶。
&esp;&esp;汝南王夺不走兵权,便想着把人远远打发了。所以他提议叫楚王回封地去,楚王却不肯。他回去了汝南王只会更加过分,那他这一趟不是白来了?
&esp;&esp;因而楚王坚持留在京城挟制汝南王。
&esp;&esp;现在听门客一说,楚王也觉得有道理:
&esp;&esp;“叔祖父许是借此警告我,让我乖觉一些离开。这次只是哄骗王妃出门,下一回可能就是直接动手了。”
&esp;&esp;岐盛趁机劝说:
&esp;&esp;“所以大王要早作打算才是!”
&esp;&esp;赶紧把汝南王干掉,这样就能在京城一家独大了,也不用担心妻儿再受牵连。
&esp;&esp;楚王却说:
&esp;&esp;“我进宫去问一问皇后殿下。”
&esp;&esp;这给岐盛气得,暗骂楚王胸无大志。
&esp;&esp;这么下去不行,岐盛匆忙去找了另一个楚王心腹公孙宏。这人是楚王身边的长史,和他狼狈为奸。
&esp;&esp;两人都不是什么遵纪守法的好官,时常因为行为不法遭人诟病。楚王却非要护着他们,引起了卫瓘等人的不满。
&esp;&esp;卫瓘是三国时期的老人了,作风清正,功劳甚大。他这样的人看不惯蝇营狗苟,总会不知不觉中得罪人。
&esp;&esp;岐盛不仅讨厌汝南王,还讨厌他。
&esp;&esp;岐盛和公孙宏说:
&esp;&esp;“先前汝南王提议叫大王回封地去,满朝的臣子都不敢附和,唯有卫瓘出声赞同。那卫瓘总想将你我绳之以法,不若借此机会将他和汝南王打为同党,一并收拾掉。”
&esp;&esp;公孙宏担忧事情难成:
&esp;&esp;“大王恐怕不会因为他们势大威胁到陛下,就出手对付他们。”
&esp;&esp;岐盛却道他有法子:
&esp;&esp;“你我可以假借皇后殿下的手。”
&esp;&esp;卫瓘这段时间越发不满他们二人的行为了,一旦抓住机会,恐怕必会出手。他们必须得先下手为强,否则死的就是自己。
&esp;&esp;楚王从宫中回来,听了一耳朵的劝说。
&esp;&esp;贾南风没想到还有人自投罗网的,心下大喜。她巴不得楚王妃带着儿子进京呢,心里暗道这楚王妃不聪明,是个好拿捏的。
&esp;&esp;于是她便劝楚王既来之则安之。
&esp;&esp;贾南风说:
&esp;&esp;“人都在路上了,也没办法。不如派点兵力去护送她,也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esp;&esp;楚王想的却是派兵送王妃返程。
&esp;&esp;贾南风赶紧劝他:
&esp;&esp;“你这一回把人劝回去了,下一回怎么办?人不在身边,总是容易被小人钻空子,倒不如留在京城亲自保护。”
&esp;&esp;楚王承认她说的有道理。
&esp;&esp;随后提起汝南王:
&e
BL耽美